走遍即墨大桥村

雷安萍怎么挂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ks_bjzkbdfyy/

本文讲述一个人口数量名列即墨地区前茅、海滩面积广大、制盐业悠久且发达而闻名的村庄——大桥村。

即墨地图大桥村位置

大桥村位于鳌山湾大桥滩北岸,王村驻地西南6公里,现隶属即墨区田横镇。村庄东与小桥村相望,南与黄海鳌山湾濒临,西与温泉东扭河头村相连,北与卧龙村相接。年底,村庄有耕地面积亩,共有居民户,总人口人。村庄集市为农历逢五排十。古时,鳌山湾与丁字湾相通(鳌山湾俗称南海,丁字湾俗称北海),形成了一条南起大桥村东南部,北至黄官屯,长约15华里,最小宽度约5华里的南北向海峡,以此为界,东称岛里,西为岛外。海峡南部,不知何年代建起了一座72孔,长约米,宽约3米的大石桥,俗称“神桥”,是当时进出岛里的唯一通道。据《即墨县地名志》记载,明永乐二年(),张氏一世祖从云南迁来即墨,“世居大桥”。因村南海岸边有一座大桥而得名,故称“大桥村”。同治版《即墨县志》标有大桥。大桥盐场盐场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年前为个体经营;年成立盐业生产合作社;年发展成高级社,定名为即墨大桥红旗盐业合作社。年10月25日,全县抽调民工人,扩修大桥盐场。年1月,大桥红旗盐业社转为国营大桥盐场。年9月,成立了即墨县盐业公司,大桥盐场由该公司具体领导。年10月,即墨撤县改市,即墨县盐业公司改称即墨市盐业公司。年改为青岛大桥盐业有限公司。大桥盐场防潮坝大坝位于大桥村南,鳌山湾内,是即墨第一座防潮坝。年动工,年建成。该坝为土石混合坝,长米,顶宽2米,高6米,工程量万立方米,设计防潮标准10年一遇,可保护沿岸11个村庄,保护盐田9.6平方公里,农田公顷以及通往王村半岛内的交通、通讯、电力设施。~年,即墨财政分4次共拨款万元对大坝危险部位进行修复。居民姓氏村庄主要姓氏为胡姓和张姓,还有王、聂、徐、迟、唐、刘、李、杨、鲁、江、孙、姜、高、于等20多个姓氏。胡姓,大桥村年版《胡氏支谱》记载:“胡氏,小云南七眼井人也,自大明初年,从兄弟四人至此地,安寓大桥村。”

辈分命名定式自十四世起为:

邦延国瑞,德思可方

祚兴贞传,继广庆祥

张姓,大桥村年版《张氏族谱》记载:传说是云南人,永乐二年(),由云南移居大桥(始迁祖失考)。二世福亨叔侄三人分为东西两大支系,玉琳为东支系,西支系始祖名讳失考。

辈分命名定式自十六世起为:

京永文德大,本立正道昌

诗书承圣泽,孝友振纲常

王姓,共有四族:一族从温泉社生迁徙而来。一族系莱阳县蚬子湾迁徙而来。一族系汪姓后改为王姓从崂山枣园迁徙而来。一族系莱阳蚬子湾人不知何时迁徙而来。社生支辈份命名定式自十八世起为:太和昌云会,一元敦睦深承先宏基业,崇仁清谋真兴广永宇廷,文术宪伟周聂姓,钓鱼嘴村清光绪十年()版《聂氏族谱)稿记载:祖籍原系云南,隶居江苏省江宁府江蒲县。自大明永乐御驾亲征,出师从军,由千户而封世袭指挥。永乐二年(),迁居莱州府即墨县城东鳌山卫,移居雄崖所,自四世迁居镇龙嘴(今钓鱼嘴村),遂卜定居而焉”。清中期一支迁徙大桥村。

辈份命名定式自十世起为:

启先崇恒吉,永振经书堂

可希光裕中,克成鸿清章

徐姓,据徐姓族人讲述:在明朝中期,由海阳羊郡迁徙大桥村。辈份命名定式望留言补充。

迟姓,原籍小桥村。

辈份命名定式自十九世起为:

长支为:允守鸿(起)恩(思)

咸(合)兆(集)麟(增)祥(举)

瑞(祚)荣(道)宗(斌)扬(正)

本(克)仁(秉)先(大)学(书)

二支为:承锡勋(庆)铭(延)

晋(保)升(典)崇(玉)堂(基)

德(丕)隆(振)泽(修)长(顺)

清(太)信(洁)业(光)中(绍)

三支为:盛同嘉(景)会(公)

增(朋)兼(约)吉(希)昌(进)

寿(令)元(明)益(临)良(祥)

志(立)春(友)华(连)法(恭)

唐姓,据年版《唐氏族谱》记载:先祖蒙恩授封山东省莱州府鳌山卫,世袭指挥。崇祯十七年(),明朝亡,自此始祖苗裔四处移居。十世振庆、汉庆、兴庆、臣庆迁居唐家庄居住,清乾隆六年()臣庆子之贵、之禄、之福移居大桥村。

辈份命名定式自十六世起为:立振启明元会章,礼义道本善正发云友吉,仁忠宏福祥刘姓,据年版《刘氏谱书》记载:始祖在明永乐二年(),由云南省城内,街名“五凤楼”移徙于平度金钱山后井戈庄居住。四世端祖,于明成化二年()由平度井戈庄率其妻及2个儿子迁徙于丁戈庄居住。十世续祖率其妻及4个儿子由丁戈庄迁徙大桥居住。辈份命名定式自十八世起为:学乃自之宝,儒为世上珍念善益晋,书香广升恭敬承业,孝心克敦祠堂村中胡氏、张氏、王氏(社生)、聂氏、唐氏、徐氏和迟氏,这七个姓氏建有祠堂。祠堂规格都是正房三间,建有院墙和门楼,其中,胡氏与张氏最为气派,门楼上方还挂有匾额“胡氏宗祠”、“张氏宗祠”。迟氏祠堂都称为东书房。今皆已无存。

庙宇据老人们说,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桥村中的一条沟壑南北海水还能相衔接,东岸的叫做东大桥,西岸的叫做西大桥。虽然没有形成东西两个村级政权,但东、西大桥分别建有关帝庙、七神庙和土地庙。两座关帝庙基本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都是正殿一间,青砖小瓦建筑,筑于基台之上,坐北朝南,内祀关羽、关平、周仓,殿前建有影壁。东大桥的关帝庙能稍偏南一点。关帝庙的东侧都是七神庙,庙宇很小,内祀七位石头刻成的神像,是何神像已经失考。关帝庙的西侧都是土地庙,上世纪60年代前拆除。大桥京剧团民国时期,村中文化氛围很高,有自己的话剧团,经常在周边村庄演出。解放后,话剧改为了京剧,定名为“即东县大桥京剧团”。这期间村中名角辈出,整个剧团有六十余人,要想邀请剧团外出唱一出戏需要提前预约,名声可谓响彻整个即东地区。后来剧团改名为“工农合作京剧团”,更加红火起来。至文革时剧团解散。

村庄烈士 

  胡延鸿,年10月生人,年8月参加革命,加入即东警卫营,年4月于于家庄南牺牲,安葬地点:南猴子岭。   

  刘乃琚,年2月生人,年7月参加革命,年10月于锦州战役中牺牲。   

  张永滋,年1月生人,年10月参加革命,加入第四野战军,年10月于锦州战役中牺牲。   

  张永清,年7月生人,年8月参加革命,加入南海独立团,年失踪,年12月追授烈士。   

农家书屋

孙信吉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利用自己临街的房屋和自己的闲书创办了这座农家书屋。村委和学校又捐赠了一些书籍,使得书屋成为了一座小型图书馆。一踏入门口就会看到建立书屋的初衷:村中有个书屋,真是让人羡慕,有人说:“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有什么意义?”笔者听过一个很好的答案:“我从小到大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好了,大桥村就逛到这里,你还知道这个村有什么故事?欢迎留言讨论!

每个村庄都是一部厚重的书,这区区千百文字不足以体现如有失误还望指正。历史如过眼烟云,但历史的深处总有注视的目光。

收集民间故事,一直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89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