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四五交通规划解读打造智慧生态交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十四五”专项规划已陆续印发。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9月3日,记者从“十四五”专项规划政策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青岛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在经过前期调研、思路研究、集中编制、征求意见、专家论证、修改完善等必要过程之后,将于近期印发实施。

围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总目标,支撑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生态交通时代即将到来。

瞄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青岛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围绕1个总目标、2个着力点、3个重大转变、4个一流建设、5大发展理念、6大发展领域,加快推进“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其中,一个总目标就是:围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总目标,支撑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两个着力点:依托港口和航空两大着力点,以世界一流港口和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突出开放融合,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青岛交通大格局。

到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迈上新台阶,综合交通网络系统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性明显提升,依托重大工程,创建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基本建成“主城区与市内各区市40分钟通勤、胶东经济圈1.5小时通达、国内主要航空枢纽城市3小时覆盖”的综合交通网,完善国际运输网络布局,初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支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

具体而言,到“十四五”末,全市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公里,年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公里,年公里;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比重将达到52%,年41%;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将实现6.7亿吨,年6.0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万TEU,年万TEU;集装箱航线将超过条,年条;胶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万人次,去年因为受疫情的影响,仅仅是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43万吨,年20.7万吨;洲际航线将达到14条,年11条。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实施综合交通“硬建设”和综合运输“软服务”是青岛交通规划的“双轮驱动”战略。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给予青岛的定位和任务,青岛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目标清晰,步伐全面提速。

构建体系、网络、系统和生态

凡事预则立。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青岛有蓝图有规划。

围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总目标,青岛将从体系、网络、系统和生态方面推进交通建设。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虎成介绍,规划确立了四个任务。一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力构建以空港和海港为辐射中心、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打造“四廊四路十字星、三纵三横双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格局,完善“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优化铁路干线网布局,大力发展港口枢纽经济,全力推进青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建设,以转场运营为契机加快拓展胶东国际机场航线网络布局。

二是打造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推动枢纽节点布局优化,加快推进“六区十一园”建设。构建“2+5+2”多式联运发展格局,加速向沿黄流域、日韩、东南亚等地区拓展,加快形成联通欧亚、辐射全球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网络体系。推进国际合作和标准对接,做大企业联盟,引导企业转型,支持多式联运发展。

三是打造人文时尚宜居幸福的现代公交都市。围绕五市一体化,构建以青岛为中心的城际客运体系,完善以城际铁路为主体,以公路为补充的大容量、快速度捷运系统。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巩固青岛“公交都市”建设成果,扩大公交服务广度和深度。加强铁路即墨北站、平度站、莱西站等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的快速衔接,完善枢纽引导标识系统,提升综合客运枢纽服务品质。四是优化人文交通设施,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9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