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王丽平
“每一个科技园区,都是本区域科技创新的火炬;我们要以高新区引领全市发展。”12月30日,青岛市国家高新区专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政府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新区专委会主任耿涛的一番话,让在座的每一位都热血沸腾。
青岛高新区“一区十园”发展格局现状
这是继今年7月份“青岛市国家高新区管理专题委员会”成立及第一全体会议召开以来,不到半年后举行的第二次全体会。半年来,借鉴青岛高新区专委会的做法,青岛进一步深化青岛高新区、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蓝谷核心区改革。未来,高新区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实现一区多园在全市全覆盖。
兴奋
晶体材料实验室快速推进
“这半年来,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在市科技局和高新区各级领导的助推下,我们公司与山东大学氧化镓合作项目快速推进,双方拟在青岛共建晶体材料实验室,并投资2亿元在青岛进行核心专利的科技成果转化。”青岛华芯晶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迪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肖迪介绍,青岛华芯晶电是从事半导体材料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氧化镓、碳化硅、蓝宝石等,涵盖第一代到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由美国硅谷归国团队创立,目前已深耕半导体行业十三年。
肖迪所说的氧化镓合作项目中的氧化镓材料属于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运用范围广泛,“如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上,相对于硅、碳化硅等前几代半导体晶体材料,氧化镓具有较强的替代优势。”肖迪说,目前一般新能源汽车电池充满电需要2个多小时,而如果用氧化镓材料,一次充满电理论数据只需15分钟。
“在第三代碳化硅氮化镓材料基础上可以做到更高频率,响应更快,体积更小,氧化镓极有可能成为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赶超国际巨头的契机。”肖迪说。
针对如此高科技项目,高新区高度重视,高新区专委会甫一成立,就带队考察进行项目落地推进。“经过多次项目推进,最终帮我们达成与山东大学的合作。”肖迪说。
与肖迪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来自崂山区的易来智能CEO姜兆宁,“我们也受益于青岛高新区经济的发展,公司位于崂山区国际创新园,在高新区“一区多园”的园区范围内,得到了政府的众多政策支持。”姜兆宁说。
华芯晶电和易来智能的成长是高新区专委会半年来工作的缩影,在企业受益的背后,是政府体质机制的不断创新和硬核政策的出台落实。
改革
趟出功能区发展新路
通过半年发展,高新区专委会切实有效增强了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为功能区改革趟出了一条新路。
回到7月19日,在市科创委领导下,成立了“青岛市国家高新区管理专题委员会”,出台了《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决策机制、工作机制、考评机制和统计监测平台相互衔接的“3+1”管理机制。
此次青岛高新区领导班子和管理体制调整,形成一个能够跨行政区域调配资源的管理机构,先行先试。
半年来,“一区多园”融合发展扎实推进,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出台硬核政策、搭建智慧平台、提升园区服务等多项举措,切实有效增强了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为功能区改革趟出了一条新路,努力助推青岛高新区加快迈入国家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重点产业园分布图
今年11月,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青岛高新区、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蓝谷核心区改革的若干措施》,借鉴高新区专委会模式,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蓝谷核心区三个功能区分别成立了协调推进专题委员会。
可以说,青岛高新区打造了青岛功能区发展的“青岛模式”。
政策是否成功,企业成长来说话。
一年来,高新区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火炬统计纳统企业达家,同比增长58%,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8%,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据了解,在刚刚举行的全国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试点工作推进会上,青岛高新区进入榜单企业数列全国高新区第二名,其中初创期企业数位列全国高新区第一名。
在当天会议上,“一区多园”各园区陆续汇报了工作进展,可谓亮点频现、成果突出。
以崂山区为例,崂山区拥有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和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两个园区。根据年统计数据,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和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已纳统企业90家,占整个高新区比重达3.6%;企业总营业收入亿元,占整个高新区比重达62.3%;实际上缴税费总额.8亿元,占整个高新区比重达66%。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对高新区建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此次高新区专委会成立、改革,彰显了青岛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地方政府担负国家高新区建设主体责任的重要体现和有效举措,必将为青岛高新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起注入强大动力。
目标
重返国家高新区前十行列
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高端创新平台分布图
看到高新区各园区的蓬勃发展,其他区市纷纷想要加入。
12月30日会议上,李沧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分别就拟纳入“一区多园”科技园区进行汇报。
目前,高新区总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呈“一区九园一带”格局,各园区发展程度、管理层级、区域面积存在较大差异,还未做到全市覆盖。
“未来,我们将实现一区多园全市全覆盖。”市政府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新区专委会主任耿涛说,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将是从市级层面进一步优化“一区多园”布局,探讨将李沧、即墨、胶州、莱西、平度等地具备条件的高科技园区纳入“一区多园”管理体系,实现“一区多园”全域覆盖。遵循“整体统筹、板块联动、连廊贯通、辐射全域”的思路,以“一区多园”为载体,把分布在鳌山湾、胶州湾、灵山湾等湾区的科创资源集聚区“串珠成链、联合融通”,打造全国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
当前城市化时代,城市群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略。
在山东布局的大城市群中,青岛作为其中一个核心,有天然的优势带动潍坊、日照、临沂、烟台、威海发展。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
“火炬是用来照明的,为别人照亮道路,每一个科技园区,都是本区域科技创新的火炬;每一个科技园区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驱动本区域科创高质量发展。”耿涛表示,未来紧紧围绕“高”“新”这个核心要义,将高新区建设成为青岛市、山东省乃至东部沿海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开放高地,努力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新格局、提供源动力,使高新区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火炬”和“引擎”。
“希望未来以高新区引领全市发展,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青岛高新区重返国家高新区前十行列。”最后,耿涛为高新区发展定下来进位争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