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4月22日讯4月19日,海慈医疗集团骨伤诊疗中心副主任、脊柱外科杨希重主任医师带领专家团队成功完成一例严重退变性脊柱侧弯并重度狭窄的矫形减压融合手术。
(来源:海慈医疗集团)来自胶州的67岁患者陈先生,从20多岁开始就出现阵发性腰痛,医院就诊,提示存在脊柱侧弯。随着年龄增长,患者腰痛日益加重,并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等椎管狭窄症状。由于经济条件欠佳,家庭压力较大,陈先生只能口服止痛药缓解病情。最近半年内,陈先生的病情急转直下,腰痛及双下肢交替性放射痛、麻木,令他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及工作。最近一段时间内,已经发展到无法正常下地行走及久坐。医院就诊,医生看到患者严重的侧弯畸形及狭窄的影像片时,纷纷表示束手无策。患者近1周内只能由家人搀扶行走,还没走出房门,就会因严重下肢麻痛停下休息,这让陈先生的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听说海慈医疗集团骨伤诊疗中心脊柱外科团队擅长治疗该类疾患,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前来就诊。经过脊柱外科杨希重主任医师、郎继孝副主任医师仔细检查,诊断为复杂腰椎退变性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并收入院拟行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脊柱外科专家团队立即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及电生理、影像检查。检查提示患者的腰2/3、腰3/4、腰4/5等多节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同时存在腰椎侧弯、矢状位失稳等棘手的情况。手术团队需要通过一次“脱胎换骨”的手术,同时解决患者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神经受压症状,以及脊柱侧弯、失稳等退变畸形的问题。
杨希重主任医师带领专家团队着手制定手术方案,通过查体、电生理检查、诊断性封闭等方式,确定了导致症状最严重的节段;拍摄正规bending位X片,详细研究术前三维CT及磁共振,确定每一枚螺钉的置入位置及方向,需要用融合器撑开的节段高度等数据,最终确定了最优的手术方式。
由于手术较复杂,手术创伤相对偏大,需常规术前备血,而该患者为较少见的A型RH阴性血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熊猫血。当得知临床有用血需求时,输血科的值班医师在第一时间与中心血站取得联系,为患者争取来宝贵的血源。脊柱外科团队又与麻醉团队反复商议核定,确定术中采取自体血回输、积极抗纤溶止血等方式助力手术的开展。
手术当日由脊柱外科杨希重主任医师主刀,郎继孝副主任医师、于沛林副主任医师担任助手,按照既定方案,分别在手术区域进行了精准的螺钉置入;接着,手术医师们应用经典的MISTILF手术方式,对狭窄的椎管进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椎间撑开及融合器置入,尽量减少脊柱稳定结构的破坏,减少创伤及出血。当所有融合器置入完成后,患者的脊柱侧弯已基本恢复正常。最后,通过置入连接棒及转棒技术,恢复了患者矢状位生理弯曲。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麻醉苏醒后,即感觉双下肢麻木乏力及放射痛已明显解除,次日下午拔除引流管后,患者即佩戴支具下地活动。患者在病房内反反复复行走活动,自述感觉腰部及双下肢从未有如此的轻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杨希重主任医师介绍,对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合并严重侧弯的复杂病例,比较常用的手术方式就是椎间撑开融合、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手术方式,具体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TILF、OILF+内固定等不同的手术方式。无论何种手术方式,只要进行合理的术前计划、精准的手术操作,以及各个相关科室的积极配合,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专家提醒,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如药物、针灸及中医非药物疗法等,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会有好转,如果经过保守治疗症状不见缓解,椎管狭窄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出现神经损伤加重的表现,则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专家推介
杨希重
骨伤诊疗中心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助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即墨市拔尖人才,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微创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腰腿痛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医学会脊柱外科委员,青岛医学会数字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治疗,能够独立完成显微镜下及椎间孔镜下颈椎管及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能够独立完成微创通道下椎管减压的腰椎前后路手术治疗,每年完成微创手术余台,完成门诊多人,发表SCI文章第一作者3篇,参编脊柱外科著作4部,获得发明专利3项。
坐诊时间和地点:周五全天海慈医疗集团国医堂A楼2楼脊柱外科门诊
信网记者丛黎通讯员李均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