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城西约7公里,由4个相连的山包组成,形如马鞍,故又称“马鞍山”,最高峰海拔米。笔者了解,马山兀立于即墨西境,南控胶济铁路,东屏即墨城区,历来为兵家要地。自唐代以来,马山逐步发展为山东半岛重要的宗教场所。至清初,马山成为即墨境内道教之集大成者,山上有大小庙宇10多处,狐仙居最为耀眼。狐仙居位于马山主峰前,占地约平方米,与玉皇殿、白云庵相对而视,遥相呼映。该庙依山而建,巧借山势,东临断壁,建筑风格独特,周围景致壮观,堪称马山诸景观中之胜景。狐仙居大门殿雄据半山,占地平方米,为马山建筑群中地处最高的一座。狐仙居迎壁中央镌有“修仙”二字,东西两侧是名曰“香橼”、“云洞”的两个圆弧型门洞。有主殿、中殿、东偏殿之分。主殿内供“狐老仙师”、“狐大太爷”及“狐二太爷”;中殿内供“狐三太爷”,身着八卦道袍,慈眉善目,白须飘逸,额头醒目的红点,是道教神仙的模样。两旁有楹联赠灵丹治痼疾济世活人,赐妙药疗百病拯救众生,;东偏殿内供“胡大仙姑”、“胡三仙姑”及“眼光菩萨”。中殿后侧是狐仙洞区,岩石嶙峋,洞穴深邃。网络游戏《仙剑奇侠传四》的迷宫地图,故事即取材于此:比如打败狐三大爷、狐三太爷,寻找夏书生和他的女儿,寻找欧阳明珠被困的咒阵,寻找道臻的真相等等。即墨马山关于狐仙的传闻,历朝历代不断。基于民间百姓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假恶丑的批判,狐狸这种最有灵性的动物,被赋予了很多神异,由促狭作妖的生灵变成正义善良的仙灵形象。不仅如此,狐仙在功能上也日渐完善,成为无所不能的保护神,又因为它不像天上神佛那样高不可攀,更有亲和力。民间越传越神,遇到灾荒、困难,都要到狐仙洞焚香祷告,甚至寻物求子也要参拜一番,尊其名曰胡三太爷或三老爷爷。历史上即墨地域管辖甚广,与狐仙有关的民间传说、传奇故事数不胜数,当地有诸多供奉狐仙的宫观庙宇,比如有名扬海内的四京仙府,还有崂山寂光洞等处。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马山之阳的狐仙居。狐仙居,是马山宗教建筑群中位置最高的,据说庙宇中供奉的狐仙被誉为天下狐仙第一灵尊。这个称号可不是民间传说的,而是出自黄嘉善马山遇仙的典故。据说明代时,即墨当地有两位著名人黄嘉善和周如砥攻读求学期间,他们在马山玉皇庙留宿,遇到了一位白衣文士(也就是马山上的狐仙)。三人相谈甚欢,临分别时,白衣文士为两人各自起了一课,然后在黄嘉善身前点了四个点,在周如砥面前画了一个圈,之后也不说破,便告辞而去。后来黄嘉善出兵瓦剌,多亏了白衣文士指点,才反败为胜。原来这白衣文人是从即墨马山来的狐仙变的,在黄嘉善还没当官以前曾经救过他。于是在黄嘉善需救急时,他前去报恩。黄嘉善如实奏报嘉靖皇帝,皇帝大悦,召狐仙觐见,御笔在它额头点了红色印记,封为天下狐仙第一。据说这个红点别山上的狐仙都没有,只有即墨马山上的狐仙才有。再后来,黄嘉善四世一品,周如砥文章冠绝天下,才懂得当年狐兄四点一圈的用意。有了皇帝笔下的加持,马山狐仙的名气大盛,狐仙的修为也是一日千里,与此同时,它在地方上广施恩德,得到百姓拥戴,至今香火不绝。动物信仰,属于原始神灵崇拜,其实由来已久。从信仰、仪轨和语言方面探求,其实是朴素民俗信仰与佛道宗教思想互相吸收和融合的结果。在华北地区(京津冀一带),民间早有四大门、五大仙信仰传统。所谓四大门,就是胡门(狐狸)、黄门(黄鼠狼)、白门(刺猬)、柳门(蛇)。五大仙则是四大门升级版,加入了灰仙,也就是老鼠。在平民百姓眼中,这些可爱的精灵,比之不食烟火的神佛要亲近的多。有了无数民众基础后,亲民的道家就把它们都吸纳进入神灵谱系,给予正式的名份,变成神仙家族的一员,还衍生出了很多传说故事。胶东地区临海一带的山脉,由于地质和风蚀作用的结果,多有天然洞窟,大小不一,巨石相互坍叠而成。马山作为崂山山脉的朝山,也有同样的情况,山顶部洞穴尤多,当地自古就有狐狸在此栖居的传闻,然而,早期的狐仙故事里,狐狸并非妖媚妖怪,而是恶作剧的精灵。据《胡嵩异政碑记》中记载,金代有一个叫胡嵩的人,任职即墨县令,他的政绩甚好,县务悉理,矫薄俗以道化顽民,以德薄言狱讼,无不纪纲。这样一位官员,衙署里却被狐狸作妖弄怪。经常会看到有大白狐狸带着许多小狐,在县衙来回窜,而且在公署大堂上大呼小叫,如入无人之境,驱赶无效。这些狐狸们,不知动机如何,单却是严重影响了县令正常工作。胡县令家有个奴婢,跟县衙的典吏商议,想找一个高明的猎户捕杀这些惹事的狐狸。他们商量的事情,居然被狐狸得知。不一日午后,胡家奴婢忽患昏皎癫狂,跳骚叫哭入风痫状,患上了间歇性癫狂症,而且是每天这个时候都要发作一次。县里顾不上找猎户,先找了道士驱邪作法,但是丝毫无效。胡县令趁女婢清醒时亲自问话,女婢惊恐的回答,这是她与典吏商量猎狐,被狐狸知晓之后的报复行为,道士是治不好的。胡县令沉思半晌,想起官印朱砂秉天地阳刚正气,遂用案头朱笔在纸上写下汝之为物,吾已知之,汝若避吾,吾其免汝的字样,然后在末尾盖上县令朱红印章,把纸叠起来用簪子别到女婢头发里。女婢当日竟然没有发作。几天之后,女婢找胡县令说,她夜间作了一个梦,有个白衣白须的老人对她说,自己在县衙里住了几百年,见了无数肮脏事故。如果你家老爷刚正清廉,又用朱砂官印驱逐我,加之胡氏夫人日夜焚香祷告。我因此不能再继续待下去,今天就来道别。故事到此就结束,情节并不曲折,与经典的蒲氏聊斋故事更不能比,宣扬的也只是清官正气可以驱逐妖灵的传统理念,但从胡嵩是金朝人这一点看,这应当是即墨地区最早的狐仙记载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