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一声,岛城震动。人人砥砺,企业争荣。
年以来,青岛气象一新,政清人和,成果丰硕,海内共睹。
作为在青岛做事,在青岛经营的企业主、投资人,就身边发生的一些细微小事,提一点建议。
1.企业家也是百姓,我们受到推诿,却没受到尊重
青岛提出“让企业家舒服”,这一年多以来,氛围变化很大。
有好项目、大投资,基本都是一路绿灯。各区市也都设企业网格员,随时帮大家解决问题。
但是,企业家、投资者也是人,投资、兴业是个综合环境。而就目前来看,对于涉及民生、居住、投资的权益问题,一些区市并没有做到法治化,专业化,更谈不上首问负责,顶格处理。
以我们这些崂山区青铁华润城,户商铺的投资者为例,基本都是做生意、干企业的,有的投资了两套,最多的投资了5套,出资达到五六百万元。
如果不是高度认可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理念,看好国际化大都市、国家战略风口的发展,我们不可能以单价2至3万元,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在此投资。现状却让我们一再失望。
当青铁华润城、华润置地是企业家,我们成了普通业主之后,不止房屋质量有问题,使用面积大幅缩水,基本权益也难以维护。6月30日交房,规划局规划平米的商铺,在未做设计变更的情况下,华润居然卖出了平米,多出平米全部为公摊!
交房现场,让我们多交新增加的公摊面积,一户多掏2万至10余万元。算下来,实际面积与预测预测面积之差,已经达到5%至6%。
随后,见识了崂山各部门的推诿扯皮能力,一个简单的事情,奔跑了两个月都没有解决。
以下是我们本周的经历:
崂山区住建局:我们负责质量问题,使用面积减少、公摊面积增加,不属于质量问题;崂山区区xin访局:房屋设计变更属于自然资源分局,我们无权干预;
自然资源分局:我们负责控规,具体到楼宇的设计规划,属于崂山规划分局;
规划分局:青铁华润项目没有做设计变更,面积误差属于测绘问题,建议找房产交易中心;
房产交易中心:华润没有报送交房实测数据。也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误差。建议找主管测绘的部门。
自然资源分局:建议要求华润提交实际测绘文件。如不提交,应投诉地产主管部门:崂山住建局。
一圈转下来,正好回到原点。各部门都认为青铁华润城不合理,但没有任何部门认为,应该由自己解决。没有一个部门责任担当,没有一个部门综合协调,没有一起愿意和其他部门一起到现场办理。说起来,各个部门的理由又很合理。
说实话,这些让多交的费用,我们很快就能赚回来。而耗费这么多精力,远大于实际意义。是因为,我们相信法治化的青岛,一定会讲法律,讲道理。
我们这样做企业的人在一块交流:假如是企业在青岛运营出现困难,一般是这样的流程:在高新区、西海岸、即墨等地,通常都会有负责的领导带领各个部门,现场协调,现场办公,告诉各种政策,办理各种优惠等。
而且按照要求是要首问负责、顶格处理,即无论问到哪个部门,由该部门领着企业帮助到底;如果不能解决,可以直接顶格协调,顶格处理,找所在区市一把手。可是当我们成为维护权益的老百姓时,却发现没有综合协调,没有现场沟通。崂山区住建区是最早介入的,却一直模棱两可,不置可否。
所以我们恳请,青岛不要优待企业家、不必让企业家舒服了。真正应该优待的是老百姓,真正应该优化的是基层的办事风格、廉洁程度和协调功能。
营商环境不止是为企业服务,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教育医疗的配套,基层执法的公平等。希望能有部门牵头,像为企业服务一样,为民众服务,让我们坚信,青岛有着一流的投资和居住环境。
2.呵护中小微企业,决策多听听大家的心声
打开青岛日报看看,注销、减资、退出的公告,随处可见,篇幅不小。
而实际的情况是,中小微、个体户的倒下,比这更多更惨,连个声音都没有就消失了。
台东商圈应该是青岛最火的商圈了,之前台东六路、台东八路到处都是店铺,生意也很好。现在很多商铺要么关了门,要么是贴着转让的白纸。能坚持下来的,基本就是步行街和夜市。很多亏损的商户,都盼着,在即将到来的暑期回回本。结果晴天霹雳。
青岛中防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要修建地下商街,周日起至9月25日,要把威海路进行两个月的全封闭。
台东商圈共有两条主道,一是台东一路,一是威海路。威海路封闭,将掐断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来往商圈的主要通道,给区域的几千户商家造成重大损失。
台东步行街和附近的房租,一平米高达2至5万元每年。50平米的商铺,基本都在万以上,这意味着多少人将血本无归,多少就业人员将无事可干?
我们不反对大项目,好工程。但是,短短两个月的工期,为什么不能推迟到十一黄金周之后呢?即便不能推迟,也可以半幅施工,好歹也给商流、人流留个出路。西海岸新区那么多地铁空间,也没见直接封闭施工。
我们建议,涉及民生利益、尤其是众多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原居民的项目,应该多方调研、事先公告、征求民意。只为企业、为投资一路开绿灯,并不见得是好事,可能得不偿失,甚至到头来害民害企。
再举一个例子,仅4至6月份,青岛发放惠民补贴达到8万元,人均接近元。在拉动消费的同时,没看到有部门做过满意度调研,是否真发放,个人领到多少,以及资金用完了没有,没用完怎样回收。
以青岛市文旅局为例,5月19日发放旅游补贴,需要每天上午10点钟登录美团网,或者大众点评,然后领取满10元减2元,满减的优惠券;5月23日,又通过青岛市文化消费公共服务平台和人民网“开券”客户端,发放2万元。
如今土豪家余粮也不多,我们通过专项资金发放的补贴,到底是为了百姓消费,还是为了这些客户端的活跃度,为了给他们获客?
本来一些团购网站就有日常的红包、消费劵,那么哪些是我们的财政出的,哪些是网站本身的呢?是否存在大量的灰色空间,产生权力寻租的可能?其实最简单点的办法是,直接发放到每个人的社保卡中,或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