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伴我成长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培根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到阅读的力量,正是阅读使我认识了这个世界,伴随我一同成长。
我对阅读最早的认识来自一本童话书《豪夫童话》,那是我自己阅读的第一本书,说真的,除了自己脑海里仅存的对几张图书插画模糊的印象和一两个主人公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故事的内容了。但是仍记得自己曾经对这本书的喜爱,如何的爱不释手,也许那一个个朦胧模糊的童话故事曾充满着我童年的梦境。
我一直觉得中学大概是我阅读最多的一个阶段,老师会布置学习任务,摘抄阅读笔记,而我可以以此为借口,看很多很多的书。那时候老师开始建议我们阅读杂志,特别喜欢看《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每天晚上写作业之前先看两个小时的杂志,认真地坐在桌前,像在写作业一样,先从自己最喜欢的版块看起,然后从头看一遍,然后再去反复读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写完作业,再倚在床头看《红楼梦》,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梦里有故事,睡得很香甜。
中学时代也是我最勇于尝试的阶段,我开始逛书店,看各种各样的书,只要我对书名感兴趣,我就可能把这本书看完。那时候觉得书很贵,不能每本都买,就会在书店站三个小时把一本书看完,觉得还想看第二遍第三遍的,就把书买回家。有空就往书店跑,常常从书店空手而归,却觉得心里很满,因为我看了一本书。也是在这个过程,我学会了选择,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沈从文的《边城》是我中学最喜欢的小说,一遍一遍地读,仿佛我曾一次又一次置身于青山绿水、民风质朴的湘西。
大学时期是我阅读最少的几年,曾经尝试过在图书馆读书,日子久了,发现出去看风景更欢乐,待在宿舍里睡觉更舒适,而我选择了安逸,那时候我甚至还不知道我做了选择。不阅读的自己是迷茫的,更可怕的是,看不到自己的迷茫。当有一天你幡然醒悟的时候,你才知道快乐是短暂的,舒适是暂时的,唯有与阅读相伴,内心才是真正充实的。
参加工作以后,更喜欢阅读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书,比如像格雷戈.麦吉沃恩的《精要主义》、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每一本书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与理念,教会我如何应对繁杂的工作与生活。
阅读的魅力不在于你能记住多少优美的句子,或是去炫耀你看过多少本书,而在于你曾阅读过的书与你的思想、记忆、生活态度相融合、相碰撞,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你的思想、你的记忆、你的生活态度。
于巧真阅读悦美
初相识,微雨,空气里都是淡淡的忧伤,图书馆里却格外安静,想来是因为无人肯体会雨中漫步的浪漫与情调,再者这一层楼本就是一些咬文嚼字的古文诗词,爱者,如沐春风,厌者,退避三舍。
如常,挑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随手翻一本纳兰性德的词集,喜欢在午后安静地坐在窗前读一本书,从记事起,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于无声处,看尽人世繁华,时光易老,岁月无情,而阅读沉淀下的智慧却是一生受益。看着窗外毛毛细雨,不禁低声吟道: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恍惚中,入耳处是清冽孤傲的声音: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有个人也是在这样一个愁思缠绕的雨天,一袭长衫,站在正屋门口,手握一卷泛黄的书卷,温文尔雅,遗世独立。我与书的结缘,皆因此人——我的外祖父,是他带我遨游书海,于一纸观世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诱人春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清凉初夏,“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萧瑟秋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骨寒冬,都是我从未见过的迷人景色。
再相知,艳阳,还记得那个午后,阳光耀的有点不太真实,耳边只有书页被风吹起的“簌簌”声。再也不会有一个人这样宠我,再也不会有一个人教我读书识字,再也不会有一个人轻声吟唱那愁思缠绕的雨天。“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我很感谢外祖父让我爱上了阅读,书中我可以找到感情的寄托,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窗口去发泄自我,去倾诉那如海潮般的思念之情。每每念到这些诗句,仿佛又回到那个年幼时光,你坐在石榴树下,我陪在你身边,一大、一小、一本书,一字、一句、一生情。
最相忘,白雪皑皑,世界一片银装素裹,窗外枝头的点点白雪,被风吹散没入角落。真是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泡一杯香茗,抱一本诗书,世间种种伤心事,自有读书解其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相识于微雨,相知于艳阳,相忘于瑞雪,就像现在,我在看书,而你,在我心中。
姜富荣特别的书是写给“特别”的人
由于性格原因,我看的书跟别人总喜欢不太一样,我觉得一定要有特点的书才能吸引我,在我看过的书里面,《那些年,那座城》是我最喜爱的,于是我便珍藏了下来。
《那些年,那座城》说它是书,不如说它是以漫画的方式给未来的回忆,而且看的方式很奇特,很新颖,是用手机下载app通过扫描到图上的画面,形成动态图片,带着声音把你带引到回忆里,这些回忆是属于60、70、80、90年代。
对了,这本书里还有橘子软糖,没错就是小时候吃过那种,因此这本书也有另一个名字《CandyBook》,边吃边慢慢回忆…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与爸妈一起看的,爸妈也给我讲起了他们儿时的趣事,还增添了家庭的欢乐,真的很好。
书里有总是戴着八角帽的小人书老板,支一个小书摊,跟小朋友们讨论小人书的内容;有百货大楼;有电视机,通过手机app扫描可以呈现儿时看过的经典动画片和新闻联播;还有小汽车、自行车,手机就会传出它们的喇叭声音,唤起那个时候清脆和独特(小时候身高不够的我们是不是都是先把腿从大梁下面穿过去,扭着身子骑,不会觉得累,因为骑车的快乐忘记了一切);还有小卖部,那是小时候最喜欢的地方,而且那时的我总想让父母开个小卖部(恐怕不止我一人想过哦,你们有想过嘛?);还有走街串巷的邮递员身影,现在都被发达的互联网代替了;街边的修车铺,修车铺的大叔或者老爷爷每天都是一副忙碌的身影;扇纸牌是男生必不可少的经典游戏;还有录音机,可以收听无线广播,去音像店买磁带听歌,手机扫描图片,你就会听到当面那些儿歌、流行歌曲;书里还有学校,手机扫过,朗朗读书声就传入耳边,课间游戏,跳格子、跳绳、跳皮筋,还有男生最爱的玻璃球,十分钟过的总是那么快,上课铃想起才发现没有去厕所;校门口的小摊总是让人驻足停留;家里都会有一台缝纫机,那是属于勤劳的妈妈,对小时候的我们可以充当学习桌,还是一个玩具,模仿妈妈,像模像样的踩着脚踏;还有赶集,那绝对是一周里最期待的了……
满满的回忆被打开,有我小时候的,有爸妈小时候那个年代的,你们的童年记忆被勾起了嘛?想起那个时候的趣事了嘛?
只要能带给你快乐,让你觉得生活的美好,或者帮你解决问题,答疑解惑,没有界限范围。没人规划出你就应该看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书不应该碰,只要是正能量的,根据自己的“特别”,选择那些特别的书,让自己更“特别”,与众不同。
宋璐璐医院
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