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城,偶遇盲人说书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73182.html

前几天,到古城游玩。我从西门进入,过了西门不远,忽然听到一阵阵优美的曲调和铿锵有力的鼓板声,这鼓板声和曲调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我稍微一愣,迅即想到——是大鼓书!

循着声音找过去,果然,在离古城主街道不远的一处小亭子里,有三位盲人师傅在表演大鼓书。一把三弦,一把坠琴,一副鼓板,三位师傅配合默契,表演娴熟,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聆听。

即墨大鼓,由即墨盲艺人创造于民国初年,其唱腔优美,韵味十足,伴奏悦耳动听,语言风趣生动,所唱书目章回衔接紧凑,充满悬念,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据史料记载,年,县曲艺协会曾于县城北顺河街设固定说书场,兴隆一时。年,县文教局根据曲艺艺人居住区域将全县划分为5个说唱片,29个说唱区,组织艺人巡回演出,演出多在集市山会或农村街头巷尾就地演唱。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儿时经常有盲人到村里说书。夏日的傍晚,五六个盲人背着行囊,拿着长棍,摸摸索索走进村庄,进村后,他们先找到村庄领导,村领导把他们安顿下。不一会儿,村庄大喇叭响起:各位村民,今天晚上在大队门前说大鼓书,大家伙都来听!

吃过晚饭,人们都汇聚到大队办公室门前。办公室门前,早就安下几张木桌,木桌后面,是两三张长长的躺椅,盲人师傅就坐在躺椅上,正在调试各自的乐器。这样的场合小孩子最疯,互相嬉闹,在大人的腿间穿来窜去,玩的不亦乐乎。

约摸时间差不多了,只听说书人使劲清了清嗓子,随着几声鼓板响起,几句道白念出,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开始说书了,人们都支棱起耳朵,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和悠扬起伏的琴声里。那会儿经常说的书有《杨家将》《岳飞传》等。

那时候小,看着盲人深陷的眼窝,心里只有佩服:他们看不见,是怎样记住这么多故事的!而全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命运是多么的凄惨,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易!

在文化生活贫瘠的年代,盲人说书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鼓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乡村再也不见了那些背着铺盖卷儿和乐器、手里拿着长棍走街串巷的盲艺人。

时隔这么多年,在这座古意盎然的城里,偶遇盲人说书,重温儿时记忆,聊慰心头惆怅,真是幸甚至哉!漫步在青砖古瓦的宅院间,听着浓浓的熟悉的乡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久违了,大鼓书!

作者:高学强,70后,自由撰稿人,已在报刊发表文章若干,

擅长情感美文、诗歌,作品多次获奖。

“即墨乡土”,讲述即墨人自己的故事,欢迎来稿。

邮箱:gaoxq

.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