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半岛都市报、青岛新闻网都报道了青岛10区市年的GDP情况,根据主流媒体提供的数据,我对青岛各区市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做一分析。
01市区集体掉队,郊区全面崛起
下表是年青岛10区市的GDP情况:
西海岸以.53亿元的GDP遥遥领先,胶州、即墨、市南、城阳、市北、崂山的GDP也超过了亿元,也就是说青岛已经拥有了7个千亿区市。
单看GDP绝对值并不能发现问题,我们再来看看10区市GDP相对于年的增量:
GDP增量的前四名与年GDP的前四名一致,这说明前四名区市强者恒强,经济越强,增加的GDP越多,形成了良性循环。
GDP增量名次超过GDP名次的区市有崂山区、平度市,说明这两个区市年的经济表现比较好;相反,GDP增量名次低于GDP名次的区市有城阳区、市北区。
下表是青岛10区市的GDP增速:
青岛年总的GDP增速是8.3%,这样来看跑赢大盘的是胶州市、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平度市、莱西市,这其中又以胶州市、西海岸新区、崂山区高于10%的增速最为显著。
跑输青岛大盘的是即墨、市北、市南、李沧、城阳。
在青岛传统的区划里,只有市南、市北、李沧是所谓的市内三区,崂山区都不是。如此看来,青岛的市区在年集体掉队了。
城阳区在去年划归主城区,GDP表现却是垫底,增速只有4%,远低于青岛平均增速。城阳区成为年青岛最失意的区市。
反而是胶州市、西海岸新区、平度市、莱西市GDP增速嗷嗷的,成为引领青岛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这种增速的不同,就造成了10区市GDP的重新排名:
11.2%的高增速,助力胶州市成为青岛年GDP的黑马,名次提升两名,力压即墨、市南,成为全市第二名!
市南区则落至第四名,这也就造成青岛市内三区无缘前三名宝座。
再来看看人均GDP排名:
上表中的分母常住人口用的是年末的数据,因为年末的数据还没有出来。
市南区虽然GDP增量上有所失速,但人均GDP仍然位居榜首。作为青岛的“首善之区”,市南区还是有一定底气的。
市内三区的市北区、李沧区则分别位于第7、第9,跑输大盘。这其实很好理解,市北区、李沧区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市南区、崂山区的“睡城”角色,人口被统计在了市北区、李沧区;因为在市南区、崂山区工作,所创造的GDP却被统计在市南区、崂山区,人均GDP不低才奇怪。
西海岸新区因为与青岛东岸、北岸城区的地理隔阂,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一个独立城市的存在,其GDP和人口基本统计的都是本区域的。人均GDP能排名第二,说明西海岸新区确实很厉害,扣除流动人口因素后很可能还要强于市南区。
崂山区类似于市南区,写字楼经济助力其人均GDP的强劲。胶州类似于西海岸新区,也跑赢了青岛的大盘。
跑输青岛大盘的是城阳、即墨、市北、莱西、李沧、平度。
02西海岸新区的强大
作为国家级新区,又享受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西海岸新区是青岛最特殊又是最强的存在,值得单独写成一节。
先来看西海岸新区GDP在市内的情况。
西海岸新区年GDP达到.53亿元,在青岛10区市中的占比为31%,大于第2名到第4名胶州+即墨+市南的总和,由此可见西海岸新区在青岛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海岸新区若以一个城市的名义参与山东年16市GDP的排名,能够排到第7名:
淄博、菏泽、德州、威海、东营、泰安、滨州、聊城、日照、枣庄的GDP都低于西海岸新区,尤其是西海岸新区的邻居日照,GDP只有西海岸新区的一半。因此,山东省给予西海岸新区省级经济权限,可谓是实至名归。
在山东多个区县中,西海岸新区稳居第一名,超过第二名历城区多亿元:
上表也可看出,山东前十名的区县中,青岛独占5个,这就是山东经济领头羊的实力!
西海岸新区若以一个城市的名义参与全国排名,则能排到61名,进入全国百强市。
即使是以一个省份的名义参与全国排名,西海岸新区的GDP也要高于青海、西藏两个省份。
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西海岸新区的GDP仅次于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位居全国第三名。
以在青岛市、山东省的经济比重来看,怎么重视西海岸新区都不为过。我想,这也是省市在行政、经济上给予西海岸新区高级别的原因。
03内在的原因
前面说过,青岛10区市年GDP的一大特色是市区失速掉队、郊区全面崛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其实,这源于青岛的“腾笼换鸟”政策。
青岛大约在年前后开始启动老企业搬迁,市区的中车、一汽解放、青钢、海晶化工、捷能汽轮机、双桃染料、红星化工、双星等知名老企业纷纷搬往西海岸新区、平度、胶州等郊区。
当时的本意是“腾笼换鸟”,可“老鸟”腾完了,“新鸟”的入驻并没有那么理想,这就使得市区的GDP有所失速。可以说,市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
另一方面,很多老企业搬迁后的土地开发了房地产,随着前些年的大开发,现在土地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面临着“无地、少地”可开发的局面。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的无以为继,也是市区GDP失速的一个原因。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崂山区的GDP增速不错,这得益于崂山区发达的写字楼经济。随着市南区写字楼的老化,市北、李沧老企业的搬迁,市区的“新青年”们正在向崂山区聚集。这是崂山区高速发展的原因,也是市内三区失速的一个原因。
这一点,从市南区成为青岛常住人口流失最多的区市就能看得出来:
不过,市内三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我在《青岛城市发展再次转向的四大力证!》曾经写过,未来五年青岛的发展重点是城市更新,包括老市区低效用地再利用、再开发,青岛的发展重点向市区转向的意图明显。
这其中,就有产业的落地、棚户区的改造,这两点正是快速提升GDP的方式。
因此,可以说虽然市区在年GDP比赛中有所失速,但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而青岛的这些郊区,前些年一直在享受市区老企业搬迁、楼市大开发的红利。现在,老企业搬迁告一段落,郊区楼市也开始走下坡路,此时郊区怎么保持快速的发展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就需要郊区激发自我造血的能力、活力,不然下一个失速的就可能是郊区了。
#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