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即墨民工诗人周海永的诗与远方

白巅风 http://www.bdfyy999.com/bdf/

周海永站在他的诗《咏夏·双泉》书画作品前留念。

去年5月,周海永的诗集《云朵之上》出版时,正是中国诗歌引起短暂轰动的时刻: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刚刚获得年度“诗人奖”;吴晓波召集老井、邬霞、吉克阿优等拍摄的纪录电影《我的诗篇》还未上映,就已经在朋友圈疯转……

而这些,在周海永看来,似乎与自己无关。那时,他只是一名在某机械厂车间,整天和车床、铣床打交道的工人,只是下班闲下来,偶尔会觉着“身体里有某种情感,不吐不快”,于是就有了这本署名静水无波的诗集——《云朵之上》。

自费出版诗集

周海永,生于山东金乡,现居蓝村镇王演庄南村,就职于青岛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相比一年前的车工,现在的这份资料管理员工作让他觉得很是光鲜,甚至在面试时连工资多少都没问,他的理由是“我不看重物质,工作干好,你看着给钱”。

他引以为豪的“不看重物质”,在妻子乔晓峰看来就是不务正业。“花块钱自费出版诗集,还要托关系找名家写序,加起来花了得有两万多,你收回来多少?”乔晓峰总是这么埋怨,可还是没扛住他在出版诗集前的软磨硬泡,及“一年之内收回成本”的承诺。

尽管周海永用尽了办法,最终承诺还是没有兑现。去年5月,诗集通过现代出版社出版,首印册,除村委、企业支持的元外,周海永甚至到老家金乡县挂上“本土作家”的横幅摆摊签售,也只卖了多元。每每妻子提起这笔费用,他总是苦涩地笑笑,“不了了之了吧!”

“多情的种子”

周海永说,喜欢写诗始于年在部队当兵时,部队刊物上令人奋进的战斗口号让他欲罢不能,“几句话就能表达情感,酣畅淋漓、激动人心。”说起这些,周海永激动得像个歌唱家端着身子将手从胸前向远处展开。

从开始写诗,到去年出版诗集,周海永写了多首,这种对诗的热爱,被他“文艺”地称为“把自己喜欢的事情,持续地用心去做,数年之后,那些没有被现实的琐碎打败的,就是才华。”

而他的这种“才华”在出版诗集之前,唯一的表达出口就是保存完好的已经泛黄的草纸、久未更新的博客和几乎不明所以的妻女。打开他的博客,深蓝色的页面背景配上黑色或灰色的文字让人很难看清到底写的什么。他也曾将写好的诗句,甚至写给初恋女友的情诗念给妻子,可初中毕业的妻子在服装厂工作十二小时后,怎能拖着疲惫的身体感受他的爱恨情仇?

正像深蓝的背景和深深的眼眸表达的忧郁,在周海永的诗里,忧郁、孤独占据大半:“一缕风,吹散思绪/泪眼相拥,撞开黎明/笨重的行囊塞满爱恋/握着丑陋的理想,闯荡/列车跑在孤独的路上”“为了生计/我不得不醉倒在一片寒冷里/读着一筐不能暖手的诗歌/相依为命”……无怪乎,同为王演庄南村红叶诗社社员的70多岁的于福芝看了诗中一上来就表达出的充沛情感,评价他是“多情的种子”。

“把日子过成诗”

“写诗给你带来什么?能挣到钱吗?”在周海永家装满女儿荣誉证书和诗友互赠诗集的书柜前,记者的提问显得庸俗,但很现实。

“最大的一笔收入是给诗刊《关雎爱情诗》投稿,用稿后多给我邮了几本样刊。”周海永抽出这本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杂志,给记者指点哪位诗人很知名,写过什么诗,像在膜拜偶像。“有诗歌可下酒,有梦想可实现。这才是让我们人生更为充实的方式。把日子过成诗,和贫富无关。”

正如他在《云朵之上》后记中写的那样:“软弱时,我用笔做剑;孤独时,我拿文字取暖;用我那操枪弄炮的手笨拙地敲击键盘。哪怕只剩下破败的躯体和残缺的灵魂,也仍然要带着微笑上路。”

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韩嘉川评价周海永的诗:“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关系,在许多年前全民哲学的时候,已经阐释得很明白,而今天,我们在来自生活第一线年轻诗人的笔下,看到了这种辩证关系的真实转换。”

总编/万太飞

副总编/李崇虎杨明涛

责任科长/江晓辉

编辑/高洪菊

技术总监/郭成江

信息联系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3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