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韩毅
编辑
门国锋
2月17日起,青岛进入“区市党代会时间”,各区市纷纷“亮剑”,发布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在此前的2月15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对提升青岛中心城市能级、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促进全流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融合互动、凝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提出了明确要求。
当前,青岛各区市的区域状况和发展路径各有差别,但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每个区域面临的共同课题。各区市立足所长,提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作为青岛主城区的市南区与市北区,担当着老城复兴、促进青岛城市均衡发展的迫切使命。胶州市与即墨区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双方正在发挥各自优势,力求成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增长极。新城区崂山区和刚刚被纳入主城区的城阳区,都瞄准“四新经济”新赛道,竭力为产业的发展扩围新的空间。
未来五年,青岛将继续上演“双城记”,在十区市的竞争与协作中,共同助力青岛迈向新的征程。
市南VS市北:持续发力城市更新
在青岛的十大区市中,市南区、市北区的西部地区是老城区的代表,也是城市更新的“主战场”。当前,青岛正着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以市南区、市北区为代表的中心城区存量空间挖潜重构带来了重要历史机遇。
全面推动西部老城区复兴,持续注入城市发展新活力,以城市更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市南区和市北区未来五年需要突破的重要课题。为此市南区提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的目标,市北区亦提出“全面建设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的发展规划。
在年青岛各区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排名中,市南区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下降一个位次,由年的第三位降至第四位,GDP总量6.2%的增幅亦低于青岛全市平均水平(8.3%)。市南区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与城市空间格局饱和,老城区发展滞后有着密切关联。
为此,市南提出未来五年将“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区,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全面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城区保护更新取得重大进展。”在更新建设骨干区方面,市南区将全面推进个城市更新建设项目,攻坚突破。
中山路提升改造项目一直是市南区城市更新的重中之重,此前,市南区下发通知称将全力推动项目规划建设,以全域5A级景区标准打造中山路历史片区,加快焕发百年中山路新活力。在区域未来五年的规划中,市南区明确要加快推进中山路区域保护更新。
市北区年GDP总量首次迈入“千亿元俱乐部”,在竭力追赶其他市内三区的进程中,市北的经济总量排位并没有变化。未来五年,围绕全面建设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市北区将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城市更新、开放引领、城区管理、文化传承、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七个创新突破”。
从市南区、市北区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可以得知,由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并不相同,在老城复兴的战略规划上,两大区域各有侧重。
市南区将“时尚”作为文化最鲜明的特质,提出要推出一批文化打卡地和“网红”流量项目。加快推进老城区申遗。“一居一策”推进名人故居保护修缮。做强创意设计、动漫电竞、虚拟现实等新兴文创产业,促进高端演艺、时尚婚恋、时尚展演等业态加快发展。
市北区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作为青岛近代产业的摇篮,市北区聚集了青岛港、青岛啤酒、青岛纺织、道路交通等诸多百年遗存品牌,当前航运、贸易、金融多业态深度融合,是市北区老城复兴的重要抓手。
市北区提出以“两带三区”带动市北区高水平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高能级重塑发展空间的新打法。“两带”指胶州湾东岸滨海滨河产业带、山东路重庆南路商务商贸产业带。其中胶州湾东岸滨海滨河产业带将成为港产城融合、陆海河联动的黄金岸线;山东路重庆南路商务商贸产业带将协同南北、联动东西,打造“四新”荟萃、四向通达的商流主轴。“三区”为历史城区、老四方工业区、青岛中央商务区,则分别做好城区更新、工业焕新、提质升级的文章。
从长远来看,老城的复兴是一个过程而非目标。让老城区焕发新生机,共享城市更新的成果,才能持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市南拥有优越的旅游资源,市北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未来五年在两大主城区相互竞逐振兴西部的进程中,将共同托起青岛的老城复兴梦。
胶州VS即墨:争当胶东经济圈新增长极
在年的青岛各区市GDP排位中,胶州市实现GDP总量亿元,反超亿元的即墨区,跃升为全市第二。作为两个经济总量相差无几的两个区域,即墨区和胶州市在城市定位、功能区、民营经济、专精特新等诸多领域都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即墨区和胶州市均拥有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即墨素有千年商都美誉,商业文化浓郁,在海洋科研海洋产业、商贸流通、工业互联网、汽车产业等领域呈引领趋势。胶州作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是全国唯一的与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平台,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国内资源汇聚融合,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大平台。
两大区域在未来五年的规划中,均提出要围绕抓住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机遇,崛起青岛经济新增长极。即墨区提出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争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新引擎、打造青岛新发展格局重要增长极的总体目标。胶州市则提出,未来五年突出“全域统筹、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建设,以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为引领,打造更具“现代化”的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更具“活力范”的品质城市示范区、更具“生态范”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汽车、纺织等产业一直是即墨的优势所在,在发展方向上,即墨围绕当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排头兵,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突破汽车、纺织服装、商贸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胶州则提出未来五年,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亩均投资强度大、孵化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深化国家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探索RCEP+工业互联网,打通从智能制造端到贸易端链条。
围绕区域胶东经济区一体化协同发展,即墨区定位坚持“融入主城、支撑青岛、辐射胶东、带动全省”。推进东部蓝谷鳌山湾丁字湾区域、西部蓝村陆港大沽河区域、中部城区区域联动,三大版块与青岛主城区同城连接、产城一体。
当前,胶州市拥有全省唯一一座4F级机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可以打通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的通道,构建山东半岛要素资源配置中心,打造面向东北亚的门户枢纽。未来胶州市将进一步密切与毗邻的潍坊的联系,提速胶东地铁站TOD项目建设,建设胶州—高密临港临空协作区,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城阳VS崂山:竞逐“四新经济”新赛道
在青岛市内区市中,新城区崂山与新晋的主城区城阳,年GDP总量位于第七位和第五位。城阳区GDP总量迈上亿元台阶,崂山区成功晋级GDP总量千亿元区域。
在城区发展中,城阳区亟待淘汰落后产能,培植新动能,而崂山区囿于地域狭小的限制,在项目和产业的培育上尤其需考量投入产出比。两个区域在产业培植上都聚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