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7日讯1月5日,青岛福州路小学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福娃”乐评嘉年华——低年级期末闯关,以游戏的方式“替代”期末考试。
年秋季学期接近尾声,学生们进入复习阶段,准备用期末的考评为一学期努力画上句号。这个学期,“双减”政策深刻改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业量少了,课外培训少了,轻装上阵的一个学期,孩子们究竟学得怎么样?市教科院的调研听课跟进表明,课堂教学提效、丰富课后服务的“加法”和科学规划作业、减轻课外培训负担的“减法”相互配合,让学习扎实推进。
“减法”实实在在,作业和培训明显减少
“双减”,指的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年下半年,一系列政策让“减法”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
作业量减少,学生有切身的感受。为落实“双减”政策,青岛全力推进校内减负“三大革命”,第一条就是作业管理革命。小学“书面作业不出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实。青岛市实验小学从学科拓展作业、周末项目作业、家庭群组作业三个维度建构“非书面家庭作业”的设计生态链;青岛富源路小学设计“作业比对估时表”,安排作业“督查员”,推进作业减负;青岛城阳区礼德小学减少随意性、单调性、碎片化作业,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校内作业计时、作业跟踪指导、作业天天清、书包谁最轻挑战赛等措施,减少纸笔作业和考试单一评价格局;青岛市即墨七级学校通过实施“免上交作业”“免作业卡”“免做不会的题”和“小组课堂过关”的“三免一过关”策略减负增效……
课外培训机构纷纷转向,“减”的项目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例如市南区教育体育局公示的年市南区民办学校办学基本信息显示,余家民办学校中,40余家民办学校终止办学,16家民办学校失联。培训机构数量减少的同时,课外培训给家庭带来的教育成本也大幅下跌。按照青岛市发改委公布的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校外培训收费标准,10人以下班型基准价格45元/课时·人次,10-35人班型基准价格36元/课时·人次,35人以上班型基准价格27元/课时·人次,上浮价格不得超过10%。
初二学生家长秦女士算了一笔账,从前孩子每周上语、数、英三门学科培训,一门艺术特长培训课,学费总计元。这一学期,因为学科类培训机构不能在周末开课,而孩子平日里还有作业、复习等任务,只能选择放弃语文辅导;加上学而思退出学科培训,数学课也停了;英语课目前仍按照元/90分钟的价格进行,每周花费变成元。“孩子从四年级开始上数学辅导班,停课之后的几次课堂练习发现,成绩并没有波动。”秦女士说,打算看看孩子课上学习效果,再考虑要不要增加课外辅导。她也担心,限制课时费后培训机构便无法再用高薪笼络住优质师资,培训质量会下降。
“加法”正在创新,学到的知识校内消化吸收
“双减”不单是给孩子和家长减负,也在重塑良好教育生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是和政策配套的“加法”。作业负担要靠课后服务革命来根治,课外辅导负担靠课堂教学革命来解决。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后获得答疑解惑的服务,作业和课外培训带来的压力便迎刃而解。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姜元韶介绍,青岛正在课后服务上下功夫,下一步将推广公益辅导机制,让学生在课后托管的时间里有效解决学习问题。
青岛市教科院副院长李一日常参与调研听课,他介绍,老师讲的每节课要在交流研讨基础上至少改三稿,从老师上课使用的事例到实验所需的器材,每个环节都要求精心设计,精益求精。比如教研人员会建议物理老师利用身边材料做实验,用饮料瓶演示碘的升华、空气压缩等,让学生建立起物理原理和生活的联系。学校每个月要集中进行基于问题导向的“回头看”活动,研讨交流改进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提升管理水平。“为缩小学校在新冠疫情期间产生的教学差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能够帮助学生赶上学习进度的三种策略:重点讲授特定单元中最重要的知识技能;教师面授或线上分层教学;一对一小组教学。其实说的就是精准教学。这个学期,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开展精准教学是所有学校都在进行的探索。”李一介绍,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优化课时安排提高课堂效率,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比如市北区教育发展中心带领全区老师变革课堂教与学的方式,老师从课前课中课尾课后四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