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即墨,有太多的历史和古迹值得我们追寻。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有个村特别小,只有户村民。在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脚下,名字却是鸟中之王“凤凰村”。进村必经高大牌坊从即墨市中心往东北方向出发,沿着青威路一路飞驰,大约50分钟就到了金口镇凤凰古村。进村口,门口凤凰古村的高大牌坊比较独特,村口一界石,上书“凤凰山上飞凤凰,好一派田园风光。景舒凤凰百果香,万绿丛中是故乡。”古朴高大的牌坊好像在诉说着村子的古老与现代。这字是砖雕作品巧遇一老者,聊起古村,原来这村子大部分人都是”房”姓。老者颇为自豪:别看我们村小,短短年间,从房氏家族中走出了七品以上大员28位,太学生56名,1名岁贡,1名武举,8名痒生,1名武痒生。看着老者捋着胡须侃侃而谈的样子,好像一下子进入那个久远的年代。教子有方的方氏子孙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一个沿海偏远的小村落,居然走出了如此之多的人才,真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老者说:“我们房家宅院房氏子孙房格持家教子有道,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作为房氏家训,读书明理,睦邻友好,爱国爱家,清正廉洁,为房氏家族遗留传教子孙的家风。而如今,这些房家老宅还存留在村中,将文化的熏陶不断传承。古代能工巧匠的大作继续前行,沿着青石板路,看到了古色古香的白墙灰瓦的小房子。听说明万历年间金口港开埠,凤凰村因邻近金口港,先辈们以到南方贸易经商为生,去时将当地的农产品带到南方卖,返程时将南方特有的紫杉木、青砖、灰瓦带回村庄建造房屋,逐渐形成村庄。长长的石板路窄窄的胡同凤凰村的街巷铺装、河道浆砌,用的都是老石条,绿化带及树穴围挡均使用本地石材,不见红砖、不见水泥抹缝、不见大理石,保留木结构,砖石围合形式。时至今日,这里依然保存着56处明清代建筑,一个个古老的大木门、一条条幽深的青石小巷、一跺跺雕刻着精美图案的照壁墙、连同在月色中流淌着的一个个动人故事,仿佛一幅经典怀旧的老照片,吸引着无数游人纷至沓来。“凤栖苑”“凤栖亭”“莲花池”,这些在清代的名号,如今又从历史长河中慢慢复苏。斑驳的古墙凤凰村北的北阡贝丘古代遗址在07年山东大学考古队发现了距今年的北新文化时期的陶片、灰坑、炊具等,把青岛人知道的历史,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提前到年的原始社会早期的“北新文化”改写了青岛的古代历史。一个小小的村落,几十座明清的建筑,年前的原始社会古文化,一个美丽的鸟王传说,游客驻足,仿佛进入了远古的历史长河,真应了那句: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唯有建筑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