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架即墨机场接机备航

首批固定翼飞机入场为正式通航积累经验通航产业加速“起飞”

日前,青岛恒翼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一架SR20飞机平稳降落在青岛即墨机场,成为该机场接收的首架固定翼飞机。这标志着即墨机场正在加快打造国家新兴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首架固定翼飞机在即墨机场完成调机保障任务。为正式通航积累经验

为完成本次调机任务,即墨机场提前与通航公司进行沟通,确认调机的执行日期、飞行时间以及机组需求等。此外,机场保障人员加班加点,及时对机场飞行区进行FOD清理,确保飞行区的适航性与安全性。塔台及时向航司通报天气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助航设施。本次调机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后续机场正式通航运行积累了保障经验。

即墨机场位于青岛蓝谷高新区,是《山东省民用机场布局规划》首批A1类通用机场之一,总投资6亿元,建设有长米、宽30米的跑道以及航站楼、塔台、机库、消防站、停机坪等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即墨机场于年6月完工,年12月取得A1级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重点发展飞机总装交付、飞机零部件制造、维修改装、飞行培训、作业飞行、应急救援、通航旅游、展览销售等通航领域业态,力争建成立足青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通用航空制造、运营基地和应急救援中心。

即墨机场与胶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45公里,机场周边分布着青龙高速、青威高速、国道等多条高等级公路,以“空中走廊+陆路通道”的优势成为承接枢纽机场非核心业务的最佳选择。

“机场下步投入运营后,可满足通航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起降及保障,加快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发展。”青岛蓝谷高新区通航工作专班负责人表示,在机场建设过程中,青岛蓝谷高新区一手抓项目招引,加速构建集总装制造、维修改装、教育培训、短途运输、航空旅游于一体的通航产业生态;一手抓取证运营,引入专业技术团队,提前介入通信频率审批、飞行程序申报、空域保护等工作,让机场建起来的同时,飞起来、火起来,加快打造国家新兴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目前,已有恒翼航空培训、志刚航空、猎鹰航空等10余个通航项目签约入驻即墨机场。

加快打造通航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山东亚捷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是一家签约青岛即墨机场的通航运营公司,主要运营高空跳伞、短途运输等业务,形成了“飞机+营地+销售+伞队”一体化运营模式。“青岛即墨机场到青岛主城区自驾只需40分钟,到胶东机场只需50分钟,这对高空跳伞爱好者具有很大吸引力。”该公司总经理刘泉满怀期待地表示。

据了解,青岛蓝谷高新区依托优越的空域优势和空客H直升机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瞄准通航产业主攻直升机、无人机、电动飞机方向,绘制“18个一”通航产业招商图谱,组建一支由30余名通航、保税、金融、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组成招商顾问智囊团队,通过产业对接、技术合作、合作项目签约等方式招大引强。目前已吸引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子布局:德国空客直升机公司设立了欧洲以外的唯一一条H直升机总装线,已交付直升机28架;法国赛峰集团创办了赛峰直升机发动机青岛培训中心,是赛峰在中国北方唯一的直升机发动机培训基地。此外,欧森无人机、佳诚和航空装备维修、金翔航空等一批通航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涉及总投资30多亿元。通过构建通航产业生态,加快打造一个涵盖飞机总装制造、维修改装、教育培训、短途运输、航空旅游等多领域的通航产业链。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康晓欢袁超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7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