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岛人谈恋爱”
近段时间朋友圈被刷了几篇《和××人谈恋爱》,看着你们夸完北京人又夸广州人,弄得心里痒痒,我也整一篇《和青岛人谈恋爱》,写一写和青岛人恋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说真的,这题目对我来说,我能讲三天三夜!
我们采访了33位和青岛人恋爱或恋爱过的朋友,精选整理了十个故事,下面是他们/她们的恋爱经历。
一二三~走起~
1、撒娇听起来像打仗
昨天的青岛冷风嗖嗖的,原本只想小鸟依人地依偎在男票的怀中
娇嗔说一句:亲爱的,我好冷~~
结果说成:我进,冻shi我了!!
有一天男票因为一件生活小事惹我生气了,我也是心软嘴硬,原本只想
娇羞的说一句:讨厌,以后再这样,就不理你了~
结果说成:膈应银,败在这昂脏我!
生日纪念日偶尔来点小浪漫是很有必要的,但惊喜太大时多少会有点惊慌,于是
原本只想羞涩地说一句:讨厌,你吓死人家啦!
结果说成:Biang的,你歹吓shi我!
没辙,由于语言习惯,青岛方言太直白了,硬气,这使得青岛小哥、大曼从小就是性格直爽,利索、不懂含蓄。
青岛姑娘们表示,唉,我也想撒娇啊,没办法啊,我也很无奈啊!
2、豪爽直率,讲义气
男朋友是青岛人,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豪爽直率,做事不扭扭捏捏。
之前好几次出去聚会喝酒,我算是长见识了。男票喝啤酒,实在痛快,从不讨价还价,尤其是再加上蛤蜊味的青岛话,我的天,好有魅力的~
还有一点最深的印象就是讲义气,他的那些伙计们子有什么事,只要一个电话就能风雨无阻!比如:
“来哈酒啊,全是嫚儿!”
…………
3、能聊天,幽默
特!别!能!聊!
老公是青岛“的哥”,我是个南方妹子,第一次认识就是在火车站我搭了他的的士(出租车),众所周知,南方妹子表达是很含蓄的,可是刚上车,我就被吓到了!
刚上车三秒钟就跟你聊,一直聊到下车,跟我讲青岛的变化,青岛的景点、小吃,让我很快的融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中去。
而且,边聊边跟你开玩笑,不会让你厌烦,平常换了别人,我早让他闭嘴了哈哈哈哈。
就这样第一次的遇见就被这种热情能聊的技能感染到了。
4、普通话和青岛话随意切换
跟女朋友是在青岛大学认识的,一次学生会联谊晚会,交谈了几句,女朋友一张口我就被征服了!普通话简直好听到不行!!再加上青岛姑娘都长得水灵,很有气质很好看啊!
然后我就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在一起以后,我就蒙圈了。在一起没多久女朋友就绷不住了,跟我聊天开始讲青岛话,那个青岛方言听得我一个愣一个愣的。
biang彪子、你败叨叨了、你ga及付了钱……
这“海蛎子味儿”很要命……
后来,女票跟我说:
青岛人平常平时在家里和朋友说话都会用青岛话,但一到正式场合立马转变为规范性较强的普通话。
可以的我服,青岛人能够灵活地在青岛话和普通话之间自由转换!这是怎么做到的?
好了,我要去学青岛话了……
否则,被骂都听不懂……
5、不分东南西北
在青岛容易掉向,傻傻不分东西南北。
刚来青岛的时候,男票带我出去玩,有时候被游客打听路,他指路竟然只说上下左右,不说东西南北。
我就很惊呆……这样不乱吗?后来我带他回我的家乡北京玩,第一天,他就跟我说:
太爽了!活了二十几年,终于知道走在正南正北的街道上是多么的舒坦了!!
…………
(因为青岛地势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马路基本都是斜的,没有“东西为街、南北为路”的说法。)
6、海鲜像是长在身体里,血液都是大海的味道
我家是上海的,虽然我也是经常吃海鲜,可是自从交了一个青岛男朋友以后,让我知道了原来海鲜还有这么多种吃法!!
比如:鲅鱼饺子……/[微笑]
我就不是很喜欢吃饺子也不经常吃。觉得都是腐烂掉的菜和肉加在一起……好恶心。
后来听说鲅鱼还能剁成馅包饺子???WTF?那得多腥啊!后来,男票给我包了一次,我就欲罢不能了!
同时还解锁了:墨鱼饺子、黄花鱼饺子等等一系列海鲜饺子。
感觉青岛人对海鲜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海鲜对于青岛人的重要性就好比炸酱面对于北京人的重要性一样。
7、洋气,衣品好
我是广州人,从小对于山东的印象就是土!
有时看着他们的电视节目:
像快乐向前冲、生活帮、喜剧学院、拉呱等等一系列乡村气息浓重的电视节目。
我搞不懂为什么一个GDP产值大省,孔孟文化发源地,非要这么执著的走乡非路线!
后来尴尬的是,大学考到的了山东青岛,当时天都塌了!不是觉得自己没考好,是觉得大学四年自己的眼光、审美一定会被拉下来十个档次!
后来大学四年结识了很多青岛的朋友,穿着打扮很洋气啊!男生衣品不要太好,女生审美眼光都超级正!
交了两个男朋友,全都是被气质降服的!终于知道青岛为什么出那么多明星了~还是亲自体会才能辟谣!
8、不会骑自行车
天津姑娘,跟男友在天津上大学认识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男友不会骑自行车,这很难受。
刚开学没多久,好朋友们组织骑车出去玩,被男友断然拒绝!
原因是他不会骑!嚯,好嘛,竟然不会骑自行车?一开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妹子的我简直无法理解。。。
后来,经男友解释我也明白了,因为青岛地势地形高低起伏较大、上下坡或转角多,骑自行车不方便。另外,青岛的公交系统发达、线路众多,基本可满足人们出行需求。
青岛人可能一辈子骑不了几次自行车,甚至很多人干脆不会骑自行车。
(后来在我的强逼之下,他还是学会了哈哈哈哈!)
9、会享受生活
青岛小哥,普遍很有事业心,可还是很懂得享受生活,不会把生活空间压缩到没有。
青岛话讲:你败叨叨,就说周末哈酒,你去不去吧!
在海边架上烧烤摊,来上几瓶青啤,边弹琴边唱歌。青岛小哥很懂享受生活,知道好好生活才能好好工作。
还有就是跟青岛小哥谈恋爱,完全不用担心会不浪漫、无惊喜,只忙工作不顾你。
他们会在春天带你去看樱花,夏天带你去吃海鲜、去看海,秋天带你去八大关看落叶,弹琴唱歌给你听,冬天会去大学路,咖啡馆里做一做拍好看的照片,讲故事给你。
反正很浪漫,很温暖,不会让你觉得死气沉沉。
10、分手不能做朋友
之前交过三个青岛女友,她们共同的特点就是:
分手不能做朋友,大黑大白,在一起就好好爱你,分开了就彻底结束,删掉所有联系方式。
海枯石烂,好聚好散;
要么全部,要么全不。
我不缺朋友,不需要你的友谊,只要和你的爱情。如果和你搞不成对象,谈不聊恋爱,那也不要做朋友。
感谢你的陪伴,既然分开了我们就老死不相往来。
-END-
“和他在一起三年多,我喜欢上了吃鲅鱼饺子,学会了一口青岛普通话,生气会说你是不是个biang彪子。
他带我去中山公园看樱花、去八大关看落叶,去大学路喝遍几条街的咖啡馆,教会了我游泳,教会了我喝啤酒,去湛山寺求姻缘,去劈柴院吃生煎,去崂山踏青,去天主教堂拍好看的照片,去石老人踏浪散步,去奥帆中心夜跑,路过他的母校,他会跟我说这是青岛最好的中学,尽管教学楼很破,宿舍还会漏水。
尽管现在不在青岛了,可这些还是我最宝贵的回忆,我也自己学会了剥虾虎、剥螃蟹,喝酒只喝青岛啤酒,谢谢你陪我走过的这些年。”
如果你问我,和一个青岛人恋爱,最美好的感觉是什么?
我想大概是ta会让你更喜欢青岛这座城市;让你在某一个瞬间,听到奇奇怪怪的青普,都会“噗”地笑出声。
青岛小嫚儿的由来
青岛小嫚儿,是古老山东文化中的一支青年女性族系。活跃于青岛以及周边地区。识别她们的最快方法是口音,青岛小嫚儿口音重,语调怪异且独特,别的地方学不会那种腔调。
注意,嫚儿,一定要带儿化音,不带不地道。没有『儿』不行。
随着历史演进与人口迁徙,青岛小嫚儿也出现了各个分支,识别分支的方法仍旧是口音。包括即墨小嫚儿,崂山小嫚儿,李村小嫚儿和西镇小嫚儿。她们与主体小嫚儿的口音略有不同,总体平仄起伏颇为相似,却有不同风韵。这里按住不表,只以青岛小嫚儿简史作为阐述,如有需要,后续可为大家慢慢道来。
从明清两朝,到抗日战争,闯关东,再到建国以来改革开放。青岛小嫚儿在历史的激荡中稳稳固守住青岛这片土地,并从中生养出一缕『小嫚儿』文化,她看不见摸不着,却形成了小嫚儿这个族群生生不息的灵与肉。要把这个讲明白,就以青岛小嫚儿的一天来说明。乔布斯说过,最伟大的事物叫细节。而细节,足可以讲述这一支族群的伟大。
清晨,青岛小嫚儿从市北市南李村四方等小区里,缓缓苏醒。记住,是『缓缓』,这是青岛小嫚儿起床的平均速度,一般嘴里还会用『安阳来,不想起来』『妈,我还想再睡五分钟。』等方言嘟囔着坐起来。由于青岛的海洋性气候,所以冬天阴冷时,起床一般不是缓缓,而是『龟速』,又或者根本很难苏醒。慵懒,是青岛小嫚儿风韵的第一个特点。
上学与上班,是青岛小嫚儿起床的最表象的动力。其实本质原因是『前青岛小嫚儿』,也就是青岛大妈们的霹雳手段。她们深知小嫚起床的速度,于是会用高分贝的青岛口音作为加速剂:『biang你还学不学了,你再不起来就不用去了昂!』这里的『biang』与上文中的『安阳』是小嫚儿高频词汇,在不同的地方与场景下,演化出了不同的语气与意味。例如,『biang』与『真惊了』、『我都服了』连用,就成为了小嫚儿语系里的最高级感慨。
好了,起床晚了不要紧,但化妆不能马虎。青岛小嫚儿爱臭美,岁数小的,要选好衣服。工作了的,就要好好化妆了。她们会将吃饭时间挤出来进行上妆。这里她们与青岛大妈们又会引发新的冲突,作为青岛小嫚儿的进化体,青岛大妈们偏执地认为吃早饭远比化妆重要。
可问题是,她们没进化之前,也是臭美得厉害。这是青岛小嫚儿的另一个特点,进化后与进化前是矛盾体,很大的矛盾体。
早饭结束后,蛰伏在小区里的小嫚儿们,开始纷纷涌上街头,去往公司与学校。青岛这座城市,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地铁十分稀少。小嫚儿们主要通过私家车与『青岛交运』来往各地。狭长街道,每天早上堵车是必然的。小嫚儿被这交通情况搞的生气上火,会紧蹙娥眉,樱桃小嘴里慢慢吐出来一句话:『biang真惊了,又要迟到了。』『师傅,我能不能在这来下车,开开后门儿!』
下车后,小嫚转头瞥了一眼公交车的宣传语,不屑地走掉了——
『青岛交运,交的是朋友,运的是真情。』
白天的青岛小嫚儿文化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每一个上班上学期间的青岛小嫚儿被迫改说普通话,她们的本体被掩盖了。记住,语言是这个族群的根本所在,没有方言,青岛小嫚儿的文化荡然无存。
工作学习结束后,她们会三五成群的结伴回家,遇上周六周日则会一起出去吃饭消遣。
慢着,吃什么呢?
这是分辨青岛小嫚儿和外地人的重要标志。千万不能说海鲜,如果你约一个青岛小嫚儿吃海鲜,她会冷笑一声——拜托,海鲜在青岛是家常菜,虾蟹鱼贝都是菜市场里青岛大妈们挑剩下的。也不能说韩餐日料,青岛离日韩太近了,大马路上都有日韩友人,你要是选的不正宗,小嫚儿又会冷笑一声。
那吃什么?小嫚儿会选火锅撸串,或者是有情怀的小众餐厅。前者可以哈啤酒,后者可以说心事。
哈,是小嫚儿语系里的『喝』的通假字。虽然读起来土,但有韵味,哈啤酒,要开心畅快,倒是与这个『哈』字本意相通。
哈啤酒可以,千万别哈醉。青岛啤酒太出名,到了夏天,尤其是青岛啤酒节期间,小嫚们经常会在路边看到人事不省的醉汉。她们对这种人有一个统称『酒彪子』,这是一种高级鄙视词。小嫚儿从这种人身边路过,会捂住鼻子,眼睛怒瞪,这是一个种族的不屑。如果碰上些无赖流氓动手动脚或者言语轻薄,小嫚儿族群会瞬间爆发出巨大的音波功——『biang你带shi是不是!你biang信不信我hai屎你!揍shi你!biang酒彪子!亦来shi了!真惊了!』
『小嫚儿是青岛的战斗力』
——《青岛歪史》
当然,酒彪子不仅指外地人,也指『青岛小哥』。这个一直被『青岛小嫚』欺压的族群,等有空也会为大家详解。
吃完饭,小嫚们一般会逛街。慢着,去哪里逛?千万别说海边,青岛小嫚儿厌恶夏日的海边,那里只有人山人海的堵车,和海里乌央乌央躺着的旅游团。满世界避暑的时候,青岛小嫚儿开始避人。这是这个族群季节性活动特点。
其实,青岛小嫚儿喜欢逛街的地点,是一部青岛的经济发展史。
『台东』,这个名词在青岛小嫚儿中是一个神圣的词汇。它在十几年前战胜了『中山路』成为她们的朝圣地。当有人提出『台东』这个词时,青岛小嫚儿会向你投来赞许的目光。台东,是她们成长的地方;台东,是她们幸福的来源。每个周末,『台东』这个神圣的词汇会被无数小嫚儿传颂——
北京有王府井,我们有台东利群!
台北有,我们有台东妇女儿童中心!
上海有徐家汇,我们有台东夜市!
深圳有海岸城,我们有台东婚纱一条街!
然而,随着淘宝繁荣,东部崛起与万达入侵,台东这一神圣地位被撼动。被撼动的不仅有台东,还有即墨小商品批发市场与龙山地下商城。
台东,就像当年被打败的中山路一样,一蹶不振。小嫚们偶尔也会回忆起自己那段美好时光,但她们知道,一定要向前看。万达有更好吃的东西,更大的星巴克。远洋广场有更精致的电影院,有进口食品。
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嫚儿们还是会想起爸妈带着自己去台东买新衣服的场景,她们当时的快乐是最简单的,最朴素的。
就像青岛这座城,曾经那样简单朴实,却令人怀念。
夜深了,忙碌了一天的小嫚儿们不敢太晚回家,因为青岛大妈们的电话会不间断地催她们回来。回到家,正赶上大妈们看完『生活在线』。小嫚儿吃着大妈削好的苹果,看着青岛电视台的保健品广告,发现一天又过去了。
自东向西吹来的微咸的海风,混合着窗外的蛐蛐儿叫声,她们缓缓睡去。手边还发着光的手机屏幕,映出她们莫名的笑。
这就是小嫚儿的一天,她们淳朴无害,安土重迁,心甘情愿跟随着这座城变迁而衰老。她们不羡慕北上广深的满城璀璨,纸醉金迷。她们的工资不高,可能几年也买不起一个奢侈品的名牌包。但她们也有自己昂贵无价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被藏在城市的角落里——
是16岁在十五中相遇过的少年,是20岁八大关回忆起的初恋,是奥帆中心午后拍打着心房的海浪,是家乐福周六打折的鸡蛋牛奶,也是一碗甜沫,一瓶崂山可乐。这些分散在角落里的回忆,使小嫚儿在青岛这座城里美丽,自信而又安定。
后续我还会写『市区小哥』『青岛大妈』『小港大爷』,但小嫚儿确实青岛最美丽,最有趣的代表之一。
现在青岛小嫚儿从青岛走到世界各地,但每次听到那句『安阳来』的时候,都会知道,家还不远,路还挺长。
而我们的小嫚儿,仍旧漂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