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城系列报道之牌坊故事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323.html
牌坊简称坊,又名牌楼,出现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历史长河中,牌坊作为传统建筑及造型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艺术、历史和社会价值。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明清即墨境内各种牌坊多达座,其中即墨县城内外48座,大部分集中在县衙前的丁字街上,多为功德坊。

即墨古城根据历史老照片和文字记载,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传承人刘红立团队,建造山海名邦坊、恩宠宪臣坊、总督三边坊、四世一品坊、亚魁坊、父子御史坊、世步青云坊、湖广总督坊、齐王田横坊、琅琊王氏祖脉坊等18座牌坊。

即墨知县与山海名邦坊

在明代即墨城林立的牌坊中,有一座独特的牌坊,既不是功名牌坊,也不是贞节道德牌坊,而是由时任知县许铤建造,矗立于县署大门前的唯一一座地标性牌坊——山海名邦坊。

该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于清乾隆十年拆毁。直到年6月,重新屹立于即墨古城的县衙门前。

该坊由清华美院设计,河北曲阳宏州雕刻园林有限公司承建。采用五莲红花岗岩建造,为三间四柱三楼式,题额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碑帖阳刻而成。

正面题额:山海名邦

背面题额:为国保民

中梁、边梁浮雕为花饰配云气纹。

中门上和两侧花板的浮雕为抽象牡丹图案。抱鼓石上的水纹浮雕代表大海、风火轮浮雕代表太阳,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历史

作为知县,为何要建造这样一座牌坊?

据史料记载,许铤是现天津市武清县人,进士出身。当年,他初到即墨时,看到的是一片“鲜林木、罕庐舍、蒿莱极目、观之凄阻”的景象。

之后,许铤跋涉全县,踏勘山海地理,决定从“海防、御患、弭盗、垦荒、通商”五方面实施新政,为即墨及金口的商贸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励精图治,在县署前建造山海名邦坊,以唤起即墨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END~

即墨新闻交通广播

↓↓↓点击原文收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