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丁字湾外口有个栲栳岛,古代曾在此设立

白癜风的发病年龄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62554.html
自东向西,从烟台海阳一侧跨过丁字湾大桥,下了桥之后,就会来到青岛即墨的栲栳岛(有里栲栳岛和外栲栳岛两个村)附近。栲栳岛,不仅名字特殊,地理位置也挺重要。这里地处丁字湾的外口,从金口延伸过来的海岸线经过这里时,也拐了一个明显的弯,然后向田横岛方向转去。从地图上看,这里大致算是即墨海岸线的最东端。因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明清时期,即墨县都在这里设立过一个叫做“栲栳岛巡检司”的机构,加强管理。在很多史料当中,都会见到关于这一机构的记载。如《读史方舆纪要》载:“栲栳岛,(即墨)县东北九十里。有寨城,置巡司戍守。”从字面上看,“栲栳岛巡检司”这个名称很是威风。那么,它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与霸气的名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巡检司的长官品级其实很低。这一职务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历史课本上曾提过澎湖巡检司),明清时期大量设置。根据《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巡检司巡检,只是从九品的小官,差一点就要“不入流”了。在古代,设立巡检司的原则是:“凡州县关津险要则置”。栲栳岛地处丁字湾口,守卫金口港的大门,自然算是险要之处,因此在明代就已经设置巡检司。清同治版的《即墨县志》载:“明洪武、永乐间,立莱州府三卫八所七巡检十六寨一百四十七墩,设指挥、千百户、巡检等官。”栲栳岛巡检就是其中之一。栲栳岛巡检已经是从九品的小官,但在他之下,还有分支机构。巡检除了栲栳岛之外,还可以管到金钱山和丈二山两处墩(即墨县境内有两座丈二山,一座在县南七十里浮山下,一座在县东北九十里栲栳岛内)。根据估算,栲栳岛巡检手下,大概在十几个人到几十个人之间。从职能上看,栲栳岛巡检司有一定的海防性质。但他们防御的对象,主要是海上的走私盗匪,而不是攻城掠地的倭寇。因此,巡检司巡检通常被列在文官序列,这一点与卫所不同。而鳌山卫、浮山所和雄崖所在裁撤之后,也都由武职改为了巡检。不要小看这从九品的巡检,虽然级别低,但因为有“掌捕盗贼、诘奸宄”(抓坏人)的权力,这在地方上也算是强势部门了。如果辖区内的经济比较发达,油水自然也会大得很。而在明清时期,丁字湾的金口港汇集南来北往的商船,繁华一时。栲栳岛巡检司巡检,想必也是一个肥缺了。当然,这属于古代的官场潜规则,正史一般不会提及,但从史料当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如《清实录》记载,光绪三十年,朝廷对地方官员进行考评,时任栲栳岛巡检司巡检的刘阔,被认为“行止不谨”。这其中是何意思,值得品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13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