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王媛立足建设创业城市、工业互联网之都,面向国内外举办系列重大活动,全市“双招双引”大势已声名远扬。1月23日,“双招双引”攻势质询答辩会亮出了年“成绩单”,通过实施六大作战方法、建立四大招引支撑(六个“国际客厅”、三个双招双引平台、三个国际招商产业园、四个招才引智创新体系),实现了六大突出成效,攻势18项攻坚目标、32项攻坚任务全部完成。个创新推动“互联网+招商”,克服疫情影响,开展多层次全方位项目招引,举办“网上签约周”活动,共签约项目个,总投资.6亿元。开展“山东与世界强连线”活动,共举办欧洲、东盟、美国、韩国、日本5场大型线上推介会,积累了大批优质招商信息资源。建平台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年,成功举办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峰会、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中欧企业家峰会等重大活动8场、签约重大项目个。全市引进搭建春光里、华夏基石、启迪等各类招商平台63个,招引项目个。亿元全市重点项目实际到位内资亿元,同比增长10.2%;利用外资实现稳增长,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实际外资排名前列,两区合计占全市到账外资的比重达35%。全市签约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其中已注册项目个,注册率74%,高于同期14.5个百分点,其中开工运营项目个,开工运营率40%,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5.8个百分点。全国第6位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9亿元(折合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美元增长0.2%),占全国比重4.05%,位列全国各城市第6位,计划单列市第2位,总量在省内遥遥领先。新设立外资企业家。引进总投资过亿美元大项目74个,过千万美元项目个,新增华润风电、益海嘉里等世界强投资项目25个。万人全市共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5.41万人(其中博士、正高职称0.17万人,硕士、副高及高技能人才1.58万人,本、专科学历人才15.44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万人,同比增长10.6%。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50.27%,高出去年2个百分点,在青高层次人才全省占比达三分之一,高端外籍人才全省占比46.6%。举办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落地项目49个,签约投资额约53亿元;42项创新创业成果(技术类)达成交易意向、总额20.15亿元。打造青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地图,汇聚创新创业平台家、重点人才余人、双创机构家、载体空间资源面积余万平方米,为人才和人才项目落地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和“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获批全国首批4个外籍人才外汇业务便利化试点城市(其他为北京、重庆、厦门)。4大招引支撑建成六个“国际客厅”。为对外连接对内输出国际资源、开展双向交流合作,建成运行德国、韩国、日本、以色列、上合国家五大国际客厅和“山东会客厅”,集聚全球优质资源,推动经贸交流和产业投资合作。共签约70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建成三个“双招双引”综合服务平台。为打通双招双引对接和政商沟通的堵点问题,开发运营了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双招双引”重点项目调度平台和招才引智智能化可视平台,对外打通广大投资者、国内外人才与我市对接互动渠道,对内建立重点项目调度推进中心。社交平台与调度平台、卡奥斯平台实现数据对接,为项目和人才提供“四链合一”生态赋能和精准服务。创建三个国际招商产业园。为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端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了国际招商产业园3大集聚区。西海岸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已引进国际半导体产业园、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等集成电路项目;即墨-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已引进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奇瑞青岛运营中心、一汽解放客车、比克新能源汽车、北京汽车整车制造总部基地等项目;平度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引进海信山东智能制造产业园,聚集家电配套企业百余家。创新招才引智四个体系。重整、再造全市人才政策架构,形成落户政策、普惠性政策、选拔性政策和产才融合人才政策四大维度的人才政策体系,全维度撬动基本人口流入、青年人才集聚、高端人才培养,促进“四链合一”,搭建起全市人才政策的“四梁八柱”,构建青岛特色的人才“热带雨林”生态。1亿元平台升级持续创新。上合示范区获批国家级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区内共吸引境内外67个重点合作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达1亿元。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8项、实施率超九成,形成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模式等68个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3个已在全省复制推广。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胶州湾综合保税区已通过验收并开关运作。国企引进实现突破。更新了户拟混改企业项目,市属企业整体混改率已突破50%。市属企业引进到账外资7.06亿美元。引进过亿元“十强”产业项目41个,与中交建等世界强合作项目3个。民企引进成效明显。引进新希望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区等76个民营强、行业百强、地方百强企业投资项目。引进罗博威视总部等个总投资过亿元“十强”产业项目,便利蜂等8个独角兽企业投资项目。建立运行民营企业创意会等民企引进平台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