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怀揣梦想而来的创业者,都有落脚的地

青年创业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大风口

12月3日,由共青团青岛市委主办,共青团青岛市即墨区委、青岛市即墨区青年创业协会承办的“青春之岛创业之城”青创先锋行动之青岛市即墨区青年创业协会成立仪式在即墨古城学宫明伦堂举行,协会全体会员以及社会各界青年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活动。

据悉,青岛市即墨区青年创业协会是由共青团青岛市即墨区委指导下成立的非营利社会团体,旨在为青年创业者和企业家,打造培训学习、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搭建与政府部门、商协会、投融资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为会员提供论坛沙龙、商业考察、社交活动、咨询服务、项目路演等丰富主题活动。

协会共有初始会员51人,囊括了互联网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服装商贸业、文化传媒业等各行各业的企业,年营业收入50万到万之间。这些平均年龄仅33岁的年轻人,汇聚在这里,以澎湃的激情放飞梦想。

在成立仪式上,即墨区委副书记王宝善说,青岛加快建设创业城市,构建覆盖“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提升青岛对创新创业的吸引力、感召力,打造青春之岛、创业城市。即墨团区委创新成立了即墨区青年创业协会,为创业青年搭建一个交流合作、思维碰撞、资源共享的平台,推动创业资源要素加快集聚、互动、耦合,努力打造青年创业者创意创新创造的“热带雨林”。

“一个城市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座城市的年轻人。我提供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一直以来,团区委当好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搭建服务平台、汇聚多方资源,通过即墨青年创业协会这个载体,汇聚即墨区处于茁壮成长期青年创业企业的中坚力量,让每个怀揣梦想而来的创业者,都有落脚的地方。”青年创业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大风口,即墨团区委书记王晓雷期待,青年创业创新活力的激发,能成为即墨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即墨产业转型提供持续的新动能。

从咖啡馆走出来的创业协会

今年9月份的一天,位于即墨古城的一家咖啡馆座无虚席,几十名青年创业者正在自我介绍。他们互不相识,但同样迸发出激昂的创业热情。一条来自即墨团区委的沙龙信息,将他们聚集到了一起。

“创业的过程就像坐过山车,成功之路离不开勇气和毅力。创业10年,感到最难的是找到一个可以指点你、帮你走向成功的人,尤其在创业初期,资金、人脉、市场资源极度匮乏。我就想,能不能组建一个协会,大家抱团取暖。”青岛鱼得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恩森说,提出这个想法后,即墨团区委非常支持,经过团区委与青年创业家们的七次咖啡馆聚会,3个月后,协会最终“呱呱坠地”。

在于恩森看来,青年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在获得创业教育、政策支持、融资等方面。在协会里,于恩森一下子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创业青年,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业过程、融资经验、失败教训、创意点子,“谈论自己正在进行的项目和遇到的问题,吸取鲜活的创业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帮助对方,这些交流中了解到的经验是在任何地方都买不到的。”

“年轻人就该敢想敢干,闯出一片天地。”即墨青年创业协会副会长、青岛蒂衣量品西装定制总经理刘科先对于协会的成立非常期待,在他看来,即墨青年创业协会通过对各类创业资源的整合,让大家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这里不仅有开放的资源,更为大家提供了开放的创业舞台。几次活动后,自己创业的勇气和动力提振不少,大家相互启发、支持,创业路上的茫然与困顿也逐渐在交流与实践中厘清。

创业赶上好时光

“我个人的成功与即墨当地的创新创业氛围分不开。即墨年轻人身上,有一股创业者的锐气和执着,加上有好的创业氛围,我觉得事情能成,或许一次头脑风暴就会诞生一个新的企业。”立安德森(青岛)电气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岛市引进的重点项目,10年前,张振芳从潍坊来到即墨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如今销售收入过3亿,销售网络遍布个国家和地区。

在张振芳看来,即墨是一个产业集聚度高、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要素活跃的地方,不仅有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高度和谐统一的创业环境,更倡导勇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她相信,年轻人创业赶上了好时光,青年创业协会为载体的“创业生态圈”将成为青年创业的有力助推者。

记者留意到,即墨青年创业协会的名字下方写着一行字:成就一群人,影响一座城。这群有新观念、新想法、新点子、新念头的青年人,期待能够影响即墨的城市气质,去激发和打开未来更多可能。协会成立后,将常态化开展青咖会、拾光沙龙、周五饭堂、家庭日等交流活动,为年轻人提供交流放松的平台,思维碰撞脑力激荡的环境。

以即墨青年创业协会的成立为契机,即墨团区委将一如既往地把搭建优质创新创业平台、引领青年创业创新作为服务青年的重要举措,坚持党建引领、团企联动,用好政府政策,争取市场资源,整合团内力量,做好青年创业的“热心娘家人”,为青年企业家的茁壮成长提供“阳光雨露”,让共青团的影响力更精准地触达企业,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深入人心。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晓帆通讯员王玉磊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6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